聚币终局:灵鹿折角,考拉坠树,蝴蝶模式的十年收割骗局落幕

当JU币价格跌破6美元防线,灵鹿协议的交易量沦为万元级“心电图”,考拉协议的保险仓资金蒸发殆尽,聚币交易所这场延续十年的收割闹剧,终于在2025年秋迎来了迟来的终局。灵鹿与考拉的相继崩塌,不仅是两个资金盘的终结,更是“蝴蝶模式”这套传销骗局彻底破产的注脚。
蝴蝶折翼:316%年化背后的收割陷阱
2025年上半年,聚币携“蝴蝶生态”高调回归,用“年化316%质押收益”“1亿美金托底”的话术点燃市场狂热,号称“限量节点”18分钟售罄,制造出一币难求的假象。但这只煽动翅膀的“蝴蝶”,从诞生起就是带着镰刀的陷阱。
其核心骗局早已埋下伏笔:用户需花1000U购买节点入场,所谓“稀缺性”实为无限扩容的谎言;提现规则更是赤裸裸的本金囚笼——收益必须小于本金50%才可提取一半,另一半强制转入高风险矿池,变相锁死所有资金。为加速敛财,平台设计了多级传销裂变机制:直推奖励10%,团队长分润高达20%,推广百万即可狂赚20万,让信任在利益诱惑下彻底沦为收割工具。
更荒诞的是其技术伪装。聚币宣称采用先进的“蝴蝶摩根算法”和“熵权共识公链”,实则官网代码是2万元开源模板的粗改产物,所谓“旗舰公链”不过是以太坊侧链的拙劣仿冒品。8月11日,JU币价格三日腰斩,提现通道冻结,这场精心导演的骗局率先露出破绽。
考拉坠树与灵鹿折角:被牺牲的“接盘工具”
蝴蝶尚未完全落地,聚币已火速推出考拉协议,打着“承接生态溢出资金”的旗号继续吸金。初期刻意拉高币价、许诺日分红5%的套路,让一批散户抱着“抄底逆袭”的幻想入场,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新的接盘侠。
当散户资金大量涌入,聚币随即露出獠牙:5天内抽走考拉底池5万枚JU(约350万美元),转移至新上线的灵鹿、5M等项目循环收割。所谓380万U的保险仓,链上数据显示实际资金不足50万U,挤兑危机爆发后,提现通道瞬间关闭。如果说考拉是被榨干的“血袋”,灵鹿协议则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牺牲的“炮灰”。
照搬前两者模式的灵鹿协议,上线即遭遇流量分流,前有考拉吸金,后有鲨鱼发射器抢资。链上数据揭露了更残酷的真相:前5地址掌控93%代币,项目方以“沙盒测试”名义锁仓,实则等待抛售时机,日交易量仅万元级的K线早已宣告其死亡。8月单月8.7亿人民币资金净流出的数字背后,是无数家庭的积蓄化为乌有。
十年换壳五次:割不尽的韭菜,藏不住的镰刀
灵鹿与考拉的终结,不过是聚币十年收割史的最新篇章。这家从2013年以“比特币交易网”起家的平台,早已把“换壳收割”玩成了生存本能:2017年“94监管”后,将用户资产强制迁移至币蛋网导致百万资产蒸发;2019年化名“宝币网”重启,关停时卷走数亿资产,连千万枚狗狗币都不翼而飞;2023年借牛市推出MONO代币,一边向大户警示风险,一边公开喊单收割散户。
2025年这场以“蝴蝶”为名的骗局,本质上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老套路:用高收益勾住贪婪,用传销模式扩大盘子,用技术谎言包装骗局,最后抽走资金池留下一地鸡毛。当9月5M协议崩盘引发连锁反应,JU币暴跌75%,16亿资金瞬间蒸发,超10万家庭被拖入债务深渊,聚币高管却早已携1.2万ETH潜逃新加坡。更讽刺的是,平台事后竟宣称5M协议“非自营项目”,试图甩锅脱身。
骗局落幕:贪婪终难敌常识
如今,灵鹿停摆,考拉归零,蝴蝶模式彻底成为过去,聚币官网的“业务暂停公告”冰冷得没有一丝歉意。这场闹剧留下最深刻的警示,莫过于那些被反复验证的常识:年化超30%的收益必然是陷阱,限制提现的规则都是锁仓套路,靠拉人头返利的模式本质就是传销。
监管早已明确,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参与者风险自担。但总有人在“一夜暴富”的幻梦中,忘记了“天上掉馅饼,地上有陷阱”的简单道理。当聚币的“最后倔强”沦为笑柄,那些维权群里的哀嚎也在提醒我们:真正的财富从不是K线跳动的数字,而是守住本金的清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