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币RWA是“港交所早鸟票”还是“韭菜收割机”?
这两天,聚币的RWA板块又火了,这次还搭上了“港交所早鸟票”的概念,听上去高大上得很。但老规矩,我神恩就得来扒一扒,这到底是创新还是新瓶装旧酒的老套路?
一、RWA是什么?为什么突然火了?
Real World Assets(真实世界资产)上链,确实是个好概念。连赵长鹏在香港峰会上都提过,简单说就是把房地产、国债、艺术品这些传统资产代币化,让普通人也能参与投资。
但问题是,你投的钱真的去买这些资产了吗?你的权益又在哪里?
看看聚币RWA板块的那些项目:RWX、BRT、ARC、LHC…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炫,图标设计得一个比一个 fancy。但点进去一看,啥实质内容没有,全是质押分红的老套路!
二、盘点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“RWA”项目
就拿RWX来说,宣传是“将房地产、国债、艺术品等传统资产进行代币化”。但你投的钱,真的去买了这些资产吗?项目方拿什么保证你的收益?答案全是模糊的,本质上还是资金盘的那套逻辑。
更打脸的是BRT项目。号称“以区块链4.0技术架构为基底,构建连接实体资产与DeFi的桥梁”,结果撑了20多天就跑路了!聚币连个公告都懒得发,投资者维权无门,只能自认倒霉。
三、“港交所早鸟票”?质押12个月的操作把我吓醒了!
最近聚币大力推广的“早鸟期认购机制”,更是套路深似海。
宣传中称用户可以用USDT、JU或者平台其他资产认购“等值股票”,并获得算力和积分。听上去很诱人对吧?
但请看规则第5条:“您订阅的股票可能会被质押12个月”。
我惊呆了!
老股民都知道,港股是T+0交易,当天买就能当天卖。就算大A股也只是T+1。凭什么在聚币上买港股要质押12个月?
港交所可没这规定!你买了股票,所有权就是你的,除了你,任何人无权决定股票的去留。聚币凭什么限制?
答案很简单:因为你买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港股!
这所谓的“早鸟票”解决了聚币两个问题:
用AIC和HI币兑换可以消除泡沫——把平台内不值钱的资产变现
用JU和USDT兑换可以吸纳用户资金——把你们的真金白银套进来
但你投入实实在在的资金,得到的只是一堆数字和承诺!玩的还是质押挖矿的老把戏,只不过包装成了“港交所早鸟票”的概念。
这模式和聚币之前的AIC、HI币、BTCF、聚币银行等生态一模一样,连质押期限都是熟悉的12个月!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。
互联网行业有无数机会,区块链世界也有真实创新。但前提是你能去伪存真。如果你看不清一个项目的本质,不如先等等。项目遍地跑,留着本金还怕找不到好项目?
记住: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。超出认知的钱,赚到了是运气,亏掉了是常态。聚币RWA这个板块,我扒完后背发凉。各位朋友,千万别被光鲜的概念和高额的回报迷惑。看清本质,保住本金,才能在区块链世界活得长久。
有信仰想翻身没错,但别成了别人镰刀下的韭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