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币“算力赔偿”骗中骗:用你的钱赔你,还让我说谢谢?
聚币“算力赔偿”骗中骗:十万受害者的“数字抚恤金”与西装暴徒的狂欢
“你骗我钱可以,但你拿我当傻逼不行!”
“拿用户的本金赔用户,还要用户感恩戴德——这是币圈史上最阴毒的金融魔术。”
凌晨,张峰(化名)的聚币APP弹出一条通知:“5M协议赔付算力已发放”。他颤抖着点开账户:原本承诺的30%现金赔偿,变成了一串名为“JU算力”的数字。按当前币价计算,每天挖出的JU需4年才能回本,而更绝望的是——平台新增的4000万赔付算力,正像洪水般稀释他手中本已微薄的收益。
一、聚币的“收割轮回”:十年五次更名,同一把镰刀
当AJE项目10分钟蒸发16亿、5M协议日息3%的泡沫破裂时,聚币的终极解决方案不是赎罪,而是用“算力魔术”二次收割:
21万JU赔偿闹剧
上亿美元的资金被抽走,聚币却拿出仅值140万人民币的JU代币(约21万枚)搪塞受害者。所谓“30%保险池赔付”,实则是将用户残存价值再次转化为无法提现的算力债务,美其名曰“共渡时艰”。
算力陷阱:稀释与锁死的死亡螺旋
算力通胀:新赔付的4000万算力涌入,原有用户每日挖矿收益骤降50%以上;
时间牢笼:回本周期从4年拉长到10年,且JU价格持续阴跌;
流动性死刑:合约规定“币价波动超60%触发归零”,用户本金实质已被判死缓。
马屁群里的认知战
总对接群里,托儿们正为“刘源总裁的担当”刷屏喝彩。而真相是:聚币高管在崩盘前2小时转移1.2万ETH至新加坡账户,海南警方立案后仍在追赃。
二、“金融魔术”揭秘:四步收割流水线
聚币的诈骗产业链早已工业化,每一次崩盘都是精密设计的必然结果:
垃圾币轰炸
AJE包装成“AI量化神器”,核心代码仅300行,故意预留递归漏洞,方便随时抽池跑路。
高息锁仓炼狱
以“锁仓加息”诱骗87%代币沉淀,形成只进不出的资金池,崩盘前再冻结大额提现(如5万USDT审核超72小时)。
政策甩锅术
借“新加坡注册”宣称不受中国监管,实则90%用户在国内,运营团队藏身深圳,资金通道依赖灏捷科技等境内服务商。
算力债转股
将用户损失转化为“平台算力”,既不用真金白银赔付,又绑架用户成为新盘流量(如Butterfly生态),完成残存价值榨取。
三、为什么受害者仍在飞蛾扑火?
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是维权群主的集体愤懑,但人性弱点正被镰刀精准利用:
赌徒谬误:“被割这么多次,总该轮到我了” —— 聚币深谙此道,每次重启都承诺“合规新生”;
斯德哥尔摩综合征:算力赔偿被包装成“平台让利”,部分用户反而替骗子辩护;
信息茧房:社群禁言质疑者,推送PS的豪车订单,制造“成功者幸存”假象。
四、幸存者自救指南:守住钱包的终极防线
若你仍困在聚币生态,立即执行四步切割:
闪电提币
优先转移BTC/ETH至冷钱包,拒绝“维稳话术”,提现延迟超24小时即高危信号。
链上穿透
用区块链浏览器(如Etherscan)查验持仓集中度:前5地址控盘>93%=必死盘(参考AJE崩盘前数据)。
证据固化
截图账户余额、推广群聊天记录;
保存USDT流水凭证;
向央行反洗钱中心及国家反诈APP提交举报。
切割人头利益
凡涉及“直推奖励”“团队分润”模式,立即退出——传销定性后资金追缴极难。
五、区块链反诈的三条血律
用十万韭菜的16亿买来的教训:
日息>1% = 99%是坑(巴菲特长年收益仅20%);
承诺“随进随出” = 100%有后门;
真财富密码,永远藏在合法劳动中。
当潮水退去,镰刀在西装下闪光
从普洱币到AJE,从资金盘到算力债……你盯着利息,他们盯着你的本金;你等着回本,他们等着你归零。
转发此文,或许能截停一把挥向无辜者的镰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