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十个骗局名单赶紧存!一文揭秘“资金盘”暗黑套路,千万别当“接盘侠”!
近年来,“资金盘”骗局屡屡爆雷,不少朋友的养老钱、血汗钱一夜之间消失无踪。很多人直到被骗还弄不清:“项目说得那么好,怎么就突然跑路了?”
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话,讲清楚“资金盘”到底是什么,为什么您投进去的钱,从一开始就注定拿不回来。
Part.01 假设有个村长对村民A说:“你投100元,只要拉两个人,我就给你150元。”A觉得划算,拉来了B和C。 村长收了B和C的200元,拿出150元奖励A。A赚了50元,觉得靠谱,就到处宣传。 B和C为了回本赚钱,也各自去拉人,找来D、E、F、G……这样一层层传下去,后面的人不断投钱,前面的人才能拿到所谓的“收益”。 这就像一场“击鼓传花”,鼓声不停,花就一直传;一旦没人接了,最后那批人只能自己承担损失。 这就是“资金盘”,也叫“庞氏骗局”。 Part.02 看到这里,有些朋友可能会想:“那我趁早加入,赚一笔就跑,不行吗?”也有人用亲身经历反驳:“我确实赚到钱了,这说明项目是真的!” 这两类疑问,恰恰是资金盘最迷惑人的地方。 拉人的游戏|注定玩不长 资金盘必须靠不断拉人来维持。到第10层需要1000多人,到第20层就要上百万人。试问您真的有这么多人可以拉么?一旦没人加入,资金链立刻断裂。 “收益”不是利润|是别人的本金 你账户里上涨的“收益”,并不是真实利润,而是用后来人的本金支付的。平台拆东墙补西墙,诱使你拉更多人进来。 你赚到钱|不等于项目靠谱 有些人确实在早期赚到了钱,甚至成功提现。但这正是骗局设计中最阴险的一环: ! 你是“幸运的少数”,更是骗局的“活广告” 骗局必须让最早的人尝到甜头。你赚了钱、去宣传,就成了他们的“免费推广员”。 ! 你赚的每一分钱,都来自后来者的本金 你能拿到钱,是因为后面有更多人投进来。他们的本金付了你的“收益”。你赚了,意味着有人要亏。 ! 你只是运气好,跑得早 你成功退出,不代表项目可靠,只说明你在崩盘前跑了。这个游戏注定崩塌,只是时间问题。那么什么时候崩盘?您又说得准么?在我们接到的各种举报中,前一秒还在热火朝天拉人,后一秒就关网跑路的不在少数。您要拿着您的本金去赌谁跑得快么? 重重陷阱|让您“进得来,出不去” 在大量的案例中,尤其是投资理财类型的项目,什么时候离场,更不是参与者说了算的。动辄半年一年甚至三年的锁仓期,骗子能让您提现的,只不过是每天释放的小额利润,等到项目到期,麻烦就都来了: 最终在一瞬间,卷款跑路。 所以你投的钱,从一开始就根本不是投资,而是去给前面的人“发工资”,而自己也成了帮骗子拉人的“帮手”。 Part.03 现在的资金盘很会包装,常打着以下旗号: ◀“区块链”“元宇宙”“人工智能”:用大家不太懂的新词,假装高科技。 典型案例: 1、拉布布Labubu币 2、“GEC环保币2.0”APP 3、“奥拉丁”现改名“起源” 4、BridgeWeb3 5、Aifeex艾菲克斯 6、“Finanx AI” APP 7、“100X Labs” 8、“EON樱桃币” 9、SMIC思洣客 10、NobodyPro 11、MixMax公链(MC公链) 12、Coin Up水母协议 13、Cococat web3 菠萝猫 14、Jin er APP 15、ARK-DEFI(方舟之境) 16、JUST项目 17、UO源石 18、TBC图灵 19、CESS DAO 20、超级未来 Super Future 21、AIR1币 22、各种打着“稳定币”旗号的诈骗项目 包含【蚂蚁国际钱包APP】、【稀土稳定币 APP】、【鸿蒙稳定币APP】、【京东稳定币APP】、【腾讯稳定币APP】、【中央数字银行APP】、【中央财政稳定币APP】、【“人民币稳定币”APP】等等。 ◀“一带一路”“养老项目”“扶贫项目”:冒充国家支持的项目,甚至伪造文件。 典型案例:(篇幅有限,图中仅为部分代表案例) ◀“消费返利”“共享经济”:告诉你“消费就是存钱”,买东西还能分红,其实东西又贵又差,本质还是拉人头。 典型案例: 云联惠:此类骗局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“云联惠”。作为“消费全返”鼻祖,“云联惠”的崩塌让很多投资者如梦初醒。 随后,与之模式雷同的骗局接二连三的被打击,让人们开始意识到“消费返利”这一口号早已成了骗子的“香饽饽”。 与之相似的还有“永倍达”、“什么什么店”、“什么什么赟”、“什么什么元界”等等(懂的都懂),这里不再一一复述。 Part.04 以后再有人说“稳赚不赔”,请先对照这几条: 1 多问一句:“这么赚钱,你为啥不自己投房投车,非要介绍给我?” 2 看清本质:“我的收入是靠卖产品,还是靠拉人头?”如果重点在拉人,那就是资金盘。 3 警惕高息:承诺“保本保息”“月收益超10%”的,基本是骗局。巴菲特年化也才20%,普通人哪能轻松超越? 4 核实身份: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查公司资质,别信对方发来的“内部资料”。















